.:.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军事科技]曾经牛B哄哄的中子弹 各国都相继下架
--> 本頁主題: [军事科技]曾经牛B哄哄的中子弹 各国都相继下架 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战肥臀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240
威望:519 點
金錢:102538 USD
貢獻:9168 點
註冊:2023-09-08


[军事科技]曾经牛B哄哄的中子弹 各国都相继下架




 

中子弹(neutron bomb)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的低当量小型氢弹。更正式的名称是强辐射武器。中子弹是特种战术核武器,爆炸波效应减弱,辐射增强。只杀伤敌方人员,对建筑物和设施破坏很小,也不会带来长期放射性污染,尽管从未曾在实战中使用过,但军事家仍将之称为战场上的“战神”──一种具有核武器威力而又可用的战术武器。

一般氢弹(三相弹)由于加一层贫铀(铀238)外壳,氢核聚变时产生的中子被这层外壳大量吸收,产生了许多放射性污染物。而中子弹去掉了外壳,核聚变产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无阻碍地大量辐射出去,同时,却减少了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

基本简介
对核武器来说,1945、1963、1996是三个重要的年份。1945年出生,1996年冬眠;1963呢?这一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问世。这一年还有一件事,麦克纳马拉在参议院作证,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不会影响中子弹的发展。这是中子弹第一次登台亮相。

也就是这一年,中子弹的结构示意图在美国亮相,从示意图看,他们已经抓住了问题的至少一个关键,即钚弹引爆、气体助爆、氚氘并用。谁也没想到,从这个起点到第一次成功,美国人走了十几年。要是从大脑里的方案开始,差不多二十年。在美国那种隔三差五没事就炸一次的核爆实验频率中,这个时间是很恐怖的。

中子弹,亦称“加强辐射弹”,是一种在氢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力、威力为千吨级的小型氢弹。它属于第三代核武器。第一、二代分别为原子弹和氢弹。中子弹的特点是爆炸时核辐射效应大、穿透力强,释放的能量不高,冲击波、光辐射、热辐射和放射性污染比一般核武器小。
核武器都具有核辐射、冲击波和光辐射等杀伤力。中子弹主要利用爆炸瞬间发出的高能中子辐射来杀伤人员。

中子弹爆炸时,核爆炸射出的中子数比同威力的裂变弹大5-6倍,高能中子的比例也大幅增加,其核辐射效应特别大。如一枚千吨级TNT(黄色炸药)当量(核爆能量单位)的中子弹,在距离爆炸中心800公尺处的核辐射剂量,是同当量纯裂变核武器的20倍左右。中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较小。

发展历史
美国有专家认为,美国应重新考虑今后在亚洲的战略走向,防止原子弹技术扩散。中子弹被视为可以真正取胜的武器,1945年美国向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其毁灭力令人战栗。自此以后,有良知的政治军事领袖和科学家认为原子弹是不可再用的武器,应该随受害者而宣告死亡。

美国于1958年开始由塞姆•科恩(Samuel Cohen)着手于中子弹的研发,虽然总统肯尼迪曾反对过中子弹的发展,1962年由劳伦斯•利弗莫尔核武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首先发展成功,并在内华达州引爆。中子弹又称强型辐射弹(enhanced radiation bombs),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高能中子可自由逸出,使放射性污染的范围比较小。中子流的贯穿能力极强,占总能量的80%左右,距爆心800公尺处的中子流可以穿透30公分厚的钢板、重型坦克、建筑物、砖墙去杀伤人员,而坦克、建筑物和武器却能完好的保存下来,因此被称为干净的武器,爆炸区在一天之后,军队很快可以进入目标区作战。中子弹其神秘面纱源自于此。

美国中子弹之父科恩受命研究中子弹时,主要考虑要以一弹阻止苏军坦克群入侵西欧,令对方所有作战人员死亡或受伤,通讯中断,坦克则完好无损,如此不仅令敌军惨败,也可使敌方反应放缓。美国军方曾以美制和苏制先进坦克试验中子弹,结果坦克内的动物全部死亡。一枚普通中子弹,在二三百米上空爆炸,瞬间可使200辆配备强大火力的坦克丧失战斗力,人员死亡。

1977年美军试爆中子弹成功,卡特总统便以之为政治武器,希望逼前苏联裁军,保证不侵犯西欧。但到了1978年4月,卡特在国内外各种压力下,推迟了生产计划,改为只生产中子弹部件。

卡特所承受的最大压力来自法国。法国坚持认为,中子弹必将加速东西方军备竞赛,使亚欧的处境更加危险。法国所提不无道理,美国未防有诈而停产,谁料想,1980年法国竟然试爆了中子弹,并扬言将用它来保卫欧洲!此弹令法国在政治军事上大显神通,美国却气得直跳。让美国人气愤的还不只这些,没过多久,传来“更坏”的消息,前苏联也有了中子弹!

1977年6月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中子弹,并将其装载飞机、导弹和炮弹,作为有效的战术核武器。在30公里以内和近距范围,可用155毫米203毫米榴弹炮发射中子炮弹;在130公里范围内,可用“长矛”地地战术导弹携载中子弹头;在更远的距离上,则可使用“潘兴”Ⅱ式导弹和“战斧”。

1978年美国总统卡特执政时期中子弹正式投入生产,1981年里根时期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至1983年,美国军方共生产带中子弹弹头的“长矛”战术导弹945枚。下图为美国W79型中子弹
 
 

结构和原理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强辐射战术核子武器,实际上它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它的弹体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微型原子弹扳机,其中心是一个引爆中子弹用的微型原子弹,用钚-239做为核原料,因为钚比铀原料能释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弹达到小型化;中子弹的中心是由一个超小型原子弹作起爆点火,它的周围是中子弹的炸药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铍和铍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层和弹壳,此外还带有超小型原子弹点火起爆用的中子源、电子保险控制装置、弹道控制制导仪以及弹翼等。
 

下部中心是核聚变的心脏部分,称为储氚器,内部装有氘氚的混合物,外围是聚苯乙烯,中子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而没有一般氢弹所有的铀-238外壳,这样子高能中子便可自由逸出,同时放射性污染的范围相对也比较小。引爆时弹体上部的高能炸药最先引爆,给予中心钚球巨大压力,使钚的密度剧烈增加,当受压的钚球达到超临界状态时就会爆炸(裂变),产生强γ射线、X射线和超高压,以光速传播,弹体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强γ射线和χ射线后,会很快的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超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到达弹体外部的铍反射层后,会立即反射回来,并产生铍的增殖效应,即一个高能中子击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从而有利于氘和氚发生更完全的聚变反应,铍的这种增殖效应,使得中子弹的体积大为缩小,一般直径只有200毫米,弹长560毫米,中子弹的爆炸能由聚变反应产生,并主要以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释放,在其爆炸过程中,中子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80%左右,因此核污染较小,杀伤剂量较大。

中子弹的内部构造大体分四个部分:
弹体上部是一个微型原子弹、上部分的中心是一个亚临界质量的钚-239,周围是高能炸药。

下部中心是核聚变的心脏部分,称为储氚器,内部装有含氘氚的混合物。储氚器外围是聚苯乙烯,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引爆时,炸药给中心钚球以巨大压力,使钚的密度剧烈增加。这时受压缩的钚球达到超临界而起爆,产生了强γ射线和X射线及超高压,强射线以光速传播,比原子弹爆炸的裂变碎片膨胀快100倍。当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强γ射线和X射线后,便很快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大量高能中子。

铍作为反射层,可以把瞬间发生的中子反射击回去,使它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一个高能中子打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称为铍的中子增殖效应。这种铍反射层能使中子弹体积大为缩小,因而可使中子弹做得很小。

同时,却减少了光辐射、冲击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中子弹的中心是由一个超小型原子弹作起爆点火,它的周围是中子弹的炸药氘和氚的混合物,外面是用铍和铍合金做的中子反射层和弹壳,此外还带有超小型原子弹点火起爆用的中子源、电子保险控制装置、弹道控制制导仪以及弹翼等。

由于起爆方式是内爆式【即用高爆炸药起爆时的巨大压力把核材料压缩至临界密度以上,使其发生核临界反应】,所以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放出大量高能中子。其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后,它不受外界电场的作用,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相对而言中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较小。一枚千吨级TNT当量的中子弹,它的核辐射对人类的瞬间杀伤半径可达800公尺,但其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只有三四百公尺。鉴于中子弹具有的这一特性,如果广泛使用中子武器,那么战后城市也许将不会像使用原子弹、氢弹那样成为一片废墟,但人员伤亡却会更大。武器虽为“干净”,但还是祈求世界上永远不要用上这种所谓的“干净的武器”。

基本特点
和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弹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早期核辐射效应强。原子弹和氢弹都是杀伤力和破坏力极强的核武器,这样的武器会毁灭对方,但对使用者本身也没有太多的实际利益。中子弹却能够有效克服上述缺点,它爆炸时早期核辐射的能量高达总能量的40%。这样,同样当量的原子弹与中子弹相比,中子弹对人员的杀伤半径要比原子弹大得多。因此又称其为“加强辐射弹”。

(二)爆炸释放的能量低。当核武器的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冲击波、光辐射的破坏半径就必定会大于核辐射的杀伤半径。所以,中子弹的当量不可能做得太大。这样相对减弱了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因此又称之为“弱冲击波强辐射弹”。正是因为中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较低,它只能是作为战术核武器应用于战场支援中。也正因为如此,中子弹这个神秘的杀手才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才比其他核武器具有更多的实用价值。

(三)放射性污染轻,持续时间短。由于引爆中子弹的裂变当量很小,所以中子弹爆炸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轻。据报道,美国研制的中子炮弹和中子弹头,其聚变当量约占50%到75%,所以,中子弹爆炸时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通常情况下,经过数小时到一天,中子弹爆炸中心地区的放射性就已经大量消散,武装人员即可进入并占领遭受中子弹袭击的地区。这一点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与其他战术核武器不同的是,中子弹具有剪裁效应。中子弹在高空爆炸所放射出的大量高能中子,可以穿透约30厘米厚的钢板,因此它可以毫不费力地穿透坦克装甲、掩体和砖墙等物,杀伤其中的人员,而坦克、建筑物、武器装备等却能完好地保存下来。
一般来说,核爆发生后,爆区附近人员会在发现核爆炸闪光后进行主动防护,比如迅速卧倒,穿戴防化器材等,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甚至大大减弱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的效果。但中子弹则不同,由于γ射线是以光速向四周传播的,中子的速度也可以达到每秒几千千米甚至几万千米(依据中子质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当中子弹杀伤半径内人员看到核爆炸闪光时,也就已经受到了早期核辐射作用,再行防护亦无济于事。

另外,它的投送工具比较灵活。铍作为反射层,可以把瞬间发生的中子反射击回去,使它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一个高能中子打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称为铍的中子增殖效应。这种铍反射层能使中子弹体积大为缩小,因而可使中子弹做得很小,所以投送工具也比较灵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水平下,美国就已经研制有203毫米和155毫米的中子炮弹,且只要能够携带225千克级别炸弹的战术飞机,也能够携带中子弹。各种战术导弹更大都能够使用中子弹战斗部。因此,中子弹便于较低级别单位装备和使用,适合用于各种战术目标。

威力
中子弹的杀伤原理是利用中子的强穿透力。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其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中子从原子核里发射出来后,它不受外界电场的作用,穿透力极强。在杀伤半径范围内,中子可以穿透坦克的钢甲和钢筋水泥建筑物的厚壁,杀伤其中的人员。中子穿过人体时,使人体内的分子和原子变质或变成带电的离子,引起人体里的碳、氢、氮原子发生核反应,破坏细胞组织,使人发生痉挛,间歇性昏迷和肌肉失调,严重时会在几小时内死亡。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一种特殊的小当量战术核武器。由于中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热核反应的原理,所以,我们可以把中子弹看成是一种经过改进的加强辐射的小型氢弹。中子弹的结构与氢弹相似,但它不是一种大规模的毁灭性武器,而是作为战术核武器设计的。虽然它对建筑物和军事设施的破坏很有限,但能够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一颗1000吨级的中子弹在120米高空爆炸,离爆心2公里范围内的人员即使不会当即死亡,也会在一天到一个月后死于放射病。

中子弹和氢弹一样是靠氘氚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的。这些中子除在穿出中子弹壳体的过程中损失部分能量外,很大一部分成为核辐射的杀伤因素。由于中子弹用小型原子弹作为爆炸的“引信”,所以,中子弹在爆炸时还有一定的放射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子弹也并不是那种“干净”的核武器。

作为一种强辐射弹,中子弹是靠其强大的核辐射效应达到其杀伤效果的。早期核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它可以穿透上千米厚的空气层,它可以穿透人体,可以穿透相当厚的物质层。根据人们多年来对中子弹的试验和研究,假定当量为1000吨的中子弹作用于暴露的人员身上,那么,中子弹的杀伤效应有如下标准:距爆心900米处――吸收的剂量为8000拉德,能使体力工作人员即刻永久失能;距爆心1400米处――吸收剂量为650拉德,会造成后期死亡。

中子弹是一种以高能中子辐射为主要杀伤因素的强辐射战术核子武器,实际上它是一种靠微型原子弹引爆的超小型氢弹,它的弹体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部是一个微型原子弹扳机,其中心是一个引爆中子弹用的微型原子弹(只有几百吨的TNT当量),用钚-239做为核原料,因为钚比铀原料能释放更多的中子,可使中子弹达到小型化,下部中心是核聚变的心脏部分,称为储氚器,内部装有氘氚的混合物,外围是聚苯乙烯,中子弹的外层用铍反射层包着,而没有一般氢弹所有的铀-238外壳,这样子高能中子便可自由逸出,同时放射性污染的范围相对也比较小。

引爆时弹体上部的高能炸药最先引爆,给予中心钚球巨大压力,使钚的密度剧烈增加,当受压的钚球达到超临界状态时就会爆炸(裂变),产生强γ射线、χ射线和超高压,以光速传播,弹体下部的高密度聚苯乙烯吸收了强γ射线和χ射线后,会很快的变成高能等离子体,使储氚器里的含氘氚混合物承受超高温高压,引起氘和氚的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这些高能中子到达弹体外部的铍反射层后,会立即反射回来,并产生铍的增殖效应,即一个高能中子击中铍核后,会产生一个以上的中子,从而有利于氘和氚发生更完全的聚变反应,铍的这种增殖效应,使得中子弹的体积大为缩小,一般直径只有200毫米,弹长560毫米,中子弹的爆炸能由聚变反应产生,并主要以中子流的形式向四周释放,在其爆炸过程中,中子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80%左右,因此核污染较小,杀伤剂量较大。

爆炸释放的能量低:当核武的当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冲击波、光辐射的破坏半径就必定会大于核辐射的杀伤半径,所以中子弹的当量不可能太大,正是因为中子弹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较低,它可以作为战术核武应用于战场上,也正因为如此,中子弹才比其它核子武器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放射性污染小、持续时间短:由于引爆中子弹用的原子弹的裂变当量很小,所以中子弹爆炸后造成的放射性污染也很小,据报导美国研制的中子炮弹和中子弹头,其聚变当量约占50%到75%,因此中子弹爆炸时只有少量的放射性沉降物,在一般的情况下,经过数小时到一天的时间,中子弹爆炸中心地区的放射性污染就已经大量消散,人员即可进入并占领该地区。

作为一种强辐射弹,中子弹是靠其强大的核辐射效应达到其杀伤效果,中子弹的体积虽然不大,威力却相当惊人,它能够产生致命的中子雨,用强烈的中子辐射杀伤战场上的生命体,以一枚千吨级TNT当量的中子弹来说,其核辐射对人的瞬间杀伤半径可达800米,但其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只有300-400米,因此一方面它可瞬间摧毁敌方人员,另一方面又可使战区建筑物和设施的破坏降至最低,据试验,一颗1000吨TNT当量的中子弹在旷野爆炸后,在距离爆炸中心900米处,中子辐射剂量可达8000拉德,它能贯穿厚度为20~30厘米的坦克装甲或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堡垒,杀伤其中的人员,遭到中子辐射污染的人员,短时间内即会感到恶心,丧失活动能力,以后会相继发生呕吐、腹泻、发烧、便血等症状,有的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休克,或白血球显著下降,导致败血症,在几天之内死去,根据多年来对中子弹的试验和研究,如果当量为1000吨TNT的中子弹作用于暴露的人员身上,那么中子弹的杀伤效应为:距爆炸中心900米处-吸收的剂量为8000拉德,人员即刻永久性失去活动能力;距爆心1400米处—吸收剂量为650拉德,会造成后期死亡;距爆心1700米处—吸收剂量为150拉德,受辐射者约有10%会数个月内死亡。

苏联的军事专家曾设计在坦克的装甲中间加上特殊的夹层,用以抵御中子弹的中子辐射,据说4厘米厚的涂层就可以使坦克的防护能力提高到原来的4倍,但即使采取上述措施,也难以将中子弹的辐射杀伤效应降低到原子弹的水平,中子弹的当量一般比较小,威力多为1千吨TNT当量,引爆用的原子弹要更小,这种小型化使得中子弹的制造难度加大,因此仅仅掌握原子弹的研制生产能力还不够,还必须要具备小型化技术,但一般来说具备了发展氢弹核武的能力,也相应地就有能力研制中子弹了。

直到目前为止,中子弹尚未在实战中使用,它一般是利用战机、导弹或榴弹炮投射,中子弹的研发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由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首先开发而成,美国正式生产中子弹是在卡特总统执政时期,1981年里根总统为了加强军备,下令生产长矛飞弹的中子弹头和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并加紧研制155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203毫米榴弹炮的中子炮弹,威力从1千吨到24吨TNT当量可调,重约98公斤,长109厘米,直径20.3厘米,这种中子炮弹是目前全球当量最小的中子弹,可通过榴弹炮发射,其实用性显而易见。

多国研制
法国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国防部长埃尔尼会见记者时证实,法国制造中子弹的试验已获得成功,但尚未决定投入生产。埃尔尼说,法国关于中子弹的研究和试制工作,完全是独立进行的。他还表示,如果政府决定生产,还将配备必要的发射装置。前苏联曾公开承认拥有中子弹的生产能力。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中子弹尚未在实战中使用。理论上遭到中子辐射污染的人员,短时间内即会感到恶心,暂时(或永久)失去活动能力,相继发生呕吐、发烧等症状发生,甚至会出现休克现象,白血球明显下降,最后导致败血症,一周以内即行死去,惨状难以想象。巡航导弹携载中子弹头,也可用重力炸弹或滑翔炸弹携载中子弹,由飞机投掷。

中国
1977年到1988年,中国研制了中子弹。

中国在1999年7月15日宣称拥有中子弹。中国在1964年成功试爆第一颗原子弹的同时,也放眼中子弹,那年,著名核子物理学家王淦昌,提出激光核聚变初步理论,从此中国科学家开始有系统地从事这方面研究。10年后,科学家采用激光技术,在实验室里观察到中子的产生过程。到80年代初,建造了用于激光聚变研究的装置,80年代末期成功试爆中子弹。

1977年,中国媒体跟踪报道了美国决定在欧洲开发部署中子弹引发的争议。苏联媒体谴责美国的中子弹是“完美的资本主义武器”,还迫使中国参与声讨。但中国媒体保持了中立的立场,这让苏联人对北京的“沉默”感到更加恐慌。1977年9月21日,张爱萍将军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首诗,首先打破了沉默:
合金钢不坚,
中子弹何难。
群英攻科技,
敢破世上关。

由于没有证据显示中国部署过中子弹,问题就更加扑朔迷离了。已经解密的美国情报和中国媒体报道表明,中国研制并测试了这种武器,但没有部署的迹象。开发中子弹的时机也很奇怪,上世纪70年代,中国在经济上十分困难,但仍决定研制中子弹这样的高成本武器。中国一直等到1988年与苏联的关系改善后才对最终的设计进行了测试(在该项目研制期间苏联是假想敌)。

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强调战略力量而且只针对核攻击,而中子弹是战术武器,是针对常规力量首先使用的理想武器。

防护
虽然中子弹所发出的核辐射来无影、去无踪,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闻不出,但这并不代表人们面对中子弹只能坐以待毙,根据中子弹的杀伤原理,人们还是有办法对付,从防护原理上来看,像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物质对吸收中子有不错的效果,例如把铅和硼加入含氢的聚合材料中,可以阻挡部分的辐射,增加防护能力,而减少对人员的伤害。另外据试验4-6厘米厚的水可将中子的辐射强度减少到一半,只要构筑一定的作战工事并进行适当的防护,人体受到中子弹的伤害将会大大地减少,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当发现中子弹的闪光后,暴露的人员应迅速进入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崖壁、涵洞等进行遮蔽,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子的吸收剂量。各种物质对核辐射都有一定的衰减作用,只要构筑一定的工事进行适当的防护,人体受到中子弹辐射的危害将会大大减少。当然,一旦得了放射病,还应该及早进行治疗。那么,对于那些英勇作战的坦克兵,又怎样进行防护呢?因为当他们发现中子弹爆炸后,不可能有时间走出坦克外进行躲避。难道就让他们如本文开始所描述的那样痛苦地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人们针对中子弹的特点,在坦克内部镶上一层特殊的衬里,或在装甲中间加上特殊的夹层。据报道,4厘米厚的涂层就可以使坦克的防护能力提高到原来的4倍。这样我们的战士就会相对安全一些。

水层防护
几厘米的水层可衰减一半辐射:
虽然中子弹所发出的核辐射来无影、去无踪,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闻不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面对中子弹只有束手无策、坐以待毙。

从防护原理上讲,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能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例如,把铅加入含氢的聚合材料中, 就可以增加防护能力。另外,在含氢的聚合材料中加入硼,就可以部分阻挡辐射,从而减少对人的伤害。各种物质对核辐射都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例如,4-6厘米厚的水就可以将中子的辐射强度衰减到一半;1米厚的土壤就能使核辐射衰减2个数量级。在一次核试验中,有一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复土厚2.5米,混凝土厚0.3米,地面早期核辐射剂量达56000拉德,工事内的剂量仅0.29拉德。因此,只要构筑一定的工事进行适当的防护,人体受到中子弹辐射的危害将会大大减少。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当发现中子弹的闪光后,暴露的人员应迅速进入工事,或利用地形地物如沟谷、崖壁、涵洞等进行遮蔽。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吸收的剂量。当然,一旦得了放射病,还应该及早进行治疗。

那么,对于那些英勇作战的坦克兵,又怎样进行防护呢?因为当他们发现中子弹爆炸后,不可能有时间走出坦克外进行躲避。难道就让他们如本文开始所描述的那样痛苦地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涂层防护
装甲车的涂层防护
人们针对中子弹的特点,在坦克内部镶上一层特殊的衬里,或在装甲中间加上特殊的夹层。据报道,4厘米厚的涂层就可以使坦克的防护能力提高到原来的4倍。当然,即使采用了上述措施,也难以将中子弹的辐射杀伤降低到原子弹的水平。

人类和平的潜在杀手
与原子弹、氢弹等大杀器相比,中子弹其实是相对“小巧”的小型核武器。由于其杀伤机理限制,因此比较适合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尤其是其小当量、放射性沾染少、附带杀伤能力弱等独特优势,更是突破了核武器运用的底线。而中子弹一旦运用于实战,势必将对整个人类产生巨大危害。

与普通的核武器相比,中子弹有许多过人之处。首先,中子弹杀伤威力巨大,使用1000吨级的中子弹,其杀伤效果就相当于5万吨级当量的原子弹。因此中子弹可以对坦克集群进行较为有效的杀伤,由于它的作用距离较远,并且主要依靠中子辐射杀伤坦克乘员,并能破坏坦克内的通信、瞄准和火控系统,因此被称作对付坦克集群的“理想武器”。此外,中子弹还具有放射性沾染少,便于控制杀伤半径的巨大优势。中子弹爆炸时的冲击波和光辐射能量并不强,因此可以在人口密集地区有效控制攻击范围。中子弹爆炸后产生的放射性沾染物质比普通核弹少得多,因此在使用中子弹攻击后不久,部队就可以向受攻击地区开进。

当然,中子弹也不是“所向披靡”,它的爆炸当量受到限制,应对中子弹的攻击也可以采取对应的防护措施。人员可以躲在较厚的混凝土、湿土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中子辐射的通过。多层高强度的金属与塑料复合材料也可以作为理想的防护材料,而且诸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可以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
与普通核武器相比,中子弹具有极为独特的应用价值,势必会对未来战争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影视描述
电影《黑暗骑士:黎明升起》:伟恩企业制作的中子弹被班恩取走并启动,企图攻击高谭市。
漫画《20世纪少年》:友民党将中子弹装在巨大机器人身上,企图攻击新宿。
电影《玩命特区》:毒枭想将中子导弹射向底特律市,但未能发射。
游戏《终极动员令:将军》:中国核武将军程世涛能升级核子加农炮为中子加农炮。
漫画《BLOODY_MONDAY》:恐怖份子企图在日本境内引爆中子弹。
小说《绯弹的亚莉亚》:伊藤茱斩用护卫舰上的中子鱼雷攻击首相的游艇,后被金次拦截。
《太空堡垒:暗影编年》(《Robotech:The Shadow Chronicles》)中出现过中子弹。

下架中子弹
以美国为例:在1962年-1982年一共生产了2135枚中子弹,其中W70 Mod 3 生产力932枚,W79 Mod 0 生产了 1160枚,还有少量的用于反弹道导弹的W66。

到了1996年,美国核武器库中的最后一枚W70 mod 3 被拆除,美国的武器库中的中子弹储备也就消失了。
中国的中子弹是在1984年装备的,短暂的库存之后,也被拆除。

那么为啥各国都争相下架中子弹了呢?
这就得从中子弹的目标客户群体——坦克装甲车来说起了。中子是有很大的贯穿效果的,但是并不是不能防护中子射流。在1980年开始,各个国家研制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的时候就注重了防中子衬层的设计。

中子弹为什么发展发展着就销声匿迹了?
 
 
其实还是铍,上面是一个复合装甲的剖面图,第二层是铍、铜、镍合金,依旧是利用铍的反射特性,将中子反射出去。同时在装甲的里层还有一层主要由硼组成的中子吸收层。这也原来在氢弹上开网子被泄露露出来的中子射流就被坦克的反中子衬层大幅度地削弱了。也就直接失去了有效杀伤坦克乘员的效果。

所以说,中子弹虽然名字高大上,而且被各种作品吹上天,其实,中子弹是少数被研发出来后整个服役周期都没有投放到战场上就消亡的悲情武器。堪称核武器家族中的大冤种。

 
 
 


赞(65)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05-18 16:03 樓主 引用 | 發表評論
道友光环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972
威望:298 點
金錢:12034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3-07-1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8 16:04 #1樓 引用 | 點評
银河落十天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9364
威望:1390 點
金錢:52806 USD
貢獻:8686 點
註冊:2022-12-15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8 16:26 #2樓 引用 | 點評
草原科多兽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7480
威望:764 點
金錢:102283 USD
貢獻:3457 點
註冊:2023-07-31

现在的核武够用了
TOP Posted: 05-18 22:06 #3樓 引用 | 點評
惠山大王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587
威望:179 點
金錢:710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5-12-02

看不懂,没买过(狗头)
TOP Posted: 05-18 22:16 #4樓 引用 | 點評
这是个问题啊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8001
威望:3811 點
金錢:179 USD
貢獻:22486 點
註冊:2021-01-01

发帖辛苦
TOP Posted: 05-18 22:33 #5樓 引用 | 點評
沉睡的木玛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8001
威望:3811 點
金錢:184 USD
貢獻:22486 點
註冊:2018-11-16

支持发帖
TOP Posted: 05-18 22:33 #6樓 引用 | 點評
鸭打鹅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28921
威望:2821 點
金錢:48 USD
貢獻:13224 點
註冊:2022-02-02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8 22:34 #7樓 引用 | 點評
浪抚一张琴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2517
威望:337 點
金錢:7425 USD
貢獻:2185 點
註冊:2021-05-01

罗里罗嗦,看着真费劲
TOP Posted: 05-18 22:53 #8樓 引用 | 點評
半天云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466
威望:148 點
金錢:32116 USD
貢獻:2100 點
註冊:2014-11-16

没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TOP Posted: 05-18 22:59 #9樓 引用 | 點評
大真探


級別:聖騎士 ( 11 )
發帖:8764
威望:877 點
金錢:146014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7-05-03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8 23:20 #10樓 引用 | 點評
小小黄鸭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446
威望:265 點
金錢:4479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07-04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8 23:38 #11樓 引用 | 點評
唯心所现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5785
威望:579 點
金錢:720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10-15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00:03 #12樓 引用 | 點評
会飞的小熊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416
威望:244 點
金錢:3496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8-11-16

谢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00:54 #13樓 引用 | 點評
戏子入戏


級別:俠客 ( 9 )
發帖:990
威望:100 點
金錢:20496043 USD
貢獻:666 點
註冊:2015-06-15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01:05 #14樓 引用 | 點評
盖世毒功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4228
威望:423 點
金錢:7200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03-07

内容精彩
TOP Posted: 05-19 01:12 #15樓 引用 | 點評
狼寻欢


級別:俠客 ( 9 )
發帖:2657
威望:266 點
金錢:1332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1-06-06

因为大家都看到了无人机是如何完虐地面装甲的。
TOP Posted: 05-19 03:51 #16樓 引用 | 點評
我是希望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12295
威望:1288 點
金錢:860314 USD
貢獻:206072 點
註冊:2015-11-12


战争让世界哭泣
TOP Posted: 05-19 06:49 #17樓 引用 | 點評
俗子81


級別:騎士 ( 10 )
發帖:3518
威望:342 點
金錢:4065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14-08-14

战争武器推动科技
TOP Posted: 05-19 07:22 #18樓 引用 | 點評
东方魔尊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5266
威望:543 點
金錢:836 USD
貢獻:1248888 點
註冊:2011-06-06

又进入了大家暴装备的时代
TOP Posted: 05-19 07:33 #19樓 引用 | 點評
闲云不负


級別:光明使者 ( 14 )
發帖:14021
威望:7558 點
金錢:807 USD
貢獻:788095 點
註冊:2014-10-14

技术很重要,可以为后续可能性提供基础。nasa上个世纪投入了海量资金实验,绝大多数最后都没上马都是验证。做技术积累。
------------------------
A
TOP Posted: 05-19 09:58 #20樓 引用 | 點評
西去骄风


級別:風雲使者 ( 13 )
發帖:2725
威望:283 點
金錢:6416473 USD
貢獻:268800 點
註冊:2015-04-26

看看了
TOP Posted: 05-19 10:04 #21樓 引用 | 點評
詩和遠方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619
威望:187 點
金錢:470 USD
貢獻:338 點
註冊:2023-12-02

多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10:23 #22樓 引用 | 點評
捌零捌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1503
威望:151 點
金錢:303696 USD
貢獻:50000 點
註冊:2022-08-08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10:25 #23樓 引用 | 點評
同鑫


級別:精靈王 ( 12 )
發帖:34817
威望:3425 點
金錢:1321136 USD
貢獻:28 點
註冊:2018-02-17

感谢分享
TOP Posted: 05-19 12:44 #24樓 引用 | 點評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快速回帖 頂端
內容
HTML 代碼不可用

使用簽名
Wind Code自動轉換

按 Ctrl+Enter 直接提交